当前位置:首页 > 媒体中心 > 行业动态 > 西部成都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解读
西部成都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解读

发布时间:2016-01-18浏览量:2522次

        近日,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——“坚持绿色发展,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”举行。成都市水务局副局长陈科在发布会上做了“成都市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解读。
梯次推进河流水系建设
        陈科介绍,为秉承和发扬先贤“善待水、善治水”的优良传统,以“保护自然水源、优化千年水网、建设活水成都”为目标,我们按照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用水共治的治水思路,坚持全域规划、系统治理、分步实施的原则,重点通过“突出河流主线,构建生态廊道;加强河湖湿地连通,优化水网格局。
        建设海绵城市,统筹流域治理;推进智能水务,提升管理水平”的系列规划措施,实施“一圈层梯度蓄水、增加水面,打造亲水滨水空间;二圈层生态修复、河湖连通,筑牢城市防洪屏障;三圈层囤水蓄水、廊道建设,系统治理河流水系”。“我们相信通过这种梯次推进河流水系建设的方式,将加快提升城乡水生态环境,确保全市河道源远流长,不断提高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。”
五大方面推进建设实施
        《规划》总体按“防洪治涝、供水安全、水环境治理、水生态修复、水景观提升”等五方面建设实施。
        防洪治涝。构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流域整体防洪工程体系,完善“上蓄、中分、下排”、“一城两江三区五河七镇”的全市防洪布局。对全市岷江、沱江、西河、南河等23条主要江河堤防实施综合治理,全市主要江河堤防建成长度由现状的641公里提高到2020年的790公里和2025年的890公里,中心城区内涝防治能力到2020年达到20年一遇,2025年可以有效应对50年一遇暴雨;重点城镇防洪标准由现状的10-20年一遇提升到2020年的20-30年一遇和2025年的50年一遇。
        供水安全。从水源开发、城乡供水体系、用水总量控制等多个方面构建供水保障体系。将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从现状的21%提升到2020年的25%和2025年的28%,中心城区供水规模达到278万吨/日,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.58,用水总量控制在红线范围内,形成安全、高效、可持续的多水源供水格局。
        水环境治理。以“全线截污,水质明显改善”为治理目标,实施“源头治理、过程阻断、末端治理”的全过程水环境治理,实现金马河、锦江、沱江三大出境断面水质达标。至2025年,中心城区和区(市)县城实现污水全收集处理,乡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0%,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由现状的18%提高到50%。2020年和2025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分别达到200万吨/日和250万吨/日,污泥处置能力由现状的400吨/日提升到2020年的1000吨/日和2025年的1550吨/日,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现状的47.6%提高到2020年的55%和2025年的75%。
        水生态修复。通过河道综合整治、湿地建设、河湖连通构建“内部大循环、外部大连通”的城市水系,中心城区以及天府新区中小河道整治率达到85%以上,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。至2025年,成都市主要河流生态基流保障率由现状的40%提高到80%,环城生态区内河湖湿地水系面积比例由现状的8.8%提升到21%,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例达到60%,实现水活河畅、水净岸绿的美丽水网。
        水景观提升。以区域自然生态特征为基础,选择主要河流适宜段建设滨水绿道,构建以河流为廊道、湖泊湿地为节点的生态宜居滨水景观格局。至2025年,建成57个滨水城镇景观节点,滨河绿道建成长度1000公里,城市主要河段绿化率达到85%以上。

Copyright © 2020 -2019 成都华意中联展览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备1901828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