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7-07-11浏览量:1579次
7日小暑,成都妹子李家宝坐在春熙路的咖啡店,悠闲看着街上人来人往。阳光正好,她拿起手机,对着天空,定格、拍摄,传到朋友圈,简单的说明——“今天”。
一直以来,李家宝都坚持每天拍下一张天空的照片。有时是瓦蓝瓦蓝的蓝天,有时是疏落松软的云朵,还有风雨欲来的阴翳,或者,是冬日灰霾着的城市。这样的“天空记录”,她一做就是四年。
城市的另一边,根据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发布平台的信息显示,这一天,成都市的AQI(空气质量指数)为54,空气质量状况为良。“今年以来空气好, 成都蓝 常常刷屏。”李家宝告诉记者。
事实上,从2017年1~6月份全省城市环境空气环境质量来看,总体优良天数比例为79.1%,全省空气清新143天,细颗粒物(PM2.5)和可吸入颗粒物(PM10)的平均浓度均同比下降。从2016年的整年情况看,全省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连续5年下降,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(PM10、PM2.5)浓度连续2年下降,PM10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。
每一微克污染物浓度的改变,背后都是庞大的系统工程——产业转型、压减燃煤、控车减油、治污减排、清洁降尘等等。
事实上,天府大地上,各市州、各部门已经协同作战,共同打响一场蓝 天保卫战。市民也行动起来,从小事做起,守护呼吸。
毫无疑问,对蓝天的向往,成为这场蓝天保卫战凝聚共识的基础和最原始的驱动力。
一记重拳
亮“红牌”!对高污高耗
对三大城市群将实施治气分区管控
2016年12月,几乎每天,川煤集团都在举行有关转型升级的专题会。成立10年的川煤集团,煤炭产业占比达到67%左右。随着近年煤炭价格下跌,企业面临售价与成本倒挂。为此,川煤集团计划,用3年左右时间退出矿井17对,退出产能1059万吨,寻找企业发展新空间。
而在四川南方,阳光正浓。和川煤集团一样,一座城市也在转型升级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钢铁基地,攀枝花曾因钢铁而繁盛,又因钢铁发展备受制约。然而,经过几年转型,这座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——在阳光康养旅游等带动下,服务业增速和比重升高。
这并非川煤集团和攀枝花的特例,而是一个省份对“绿色”的追求。近年来,四川把推进绿色发展融入实施“三大发展战略”,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,坚决淘汰高污染、高耗能行业的过剩产能。
为了让蓝天长留,四川的政策和重拳一直没有松懈。而积极推进煤改气、煤改电工程,就是四川“治气”手段之一。记者了解到,四川要求,淘汰每小时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,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,完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等。
为何要淘汰燃煤锅炉?四川省环保厅大气处相关负责人举了个例子。他说,一蒸吨锅炉每小时耗煤量在120公斤左右,而10吨燃煤锅炉烟尘排放量为每立方米含尘80mg。“许多小工厂和作坊曾以燃煤为动力,在燃煤过程中会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,污染大气。”
除了燃煤,火力发电机也是四川出重拳治理对象之一。目前,成都、宜宾等地已完成现役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,实现超低排放。此外,城市扬尘治理、秸秆禁烧等措施,也被列入重点整治范围。
在管控上,四川按照人口密度、经济规模、产业结构等状况,在成都及周边、川南、川东北三大城市群分别划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红线、黄线和绿线管控区。以红线为例,管控区内严禁新建大气污染项目并大幅削减现有污染物。
一些改变
别了!“小散乱污”
治污最前端四川强力截断污染源
改变是悄然发生的。
7月盛夏,回到龙泉驿过暑假的大学生张雪惊奇发现,家附近的砖瓦厂都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,是一片空地。事实上,这场关闭“小散乱污”企业的飓风,从今年年初开始,已经蔓延到全省的不少市州。成都、德阳等地均已相继出台严厉政策,采取关停、查封、断电等方式,对布局分散、装备水平低、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加大整治力度。
6月,成都市政府发布“成都治霾十条”,从十个方面47条细化措施铁腕治霾。其中,源头治霾,取缔“小散乱污”企业9400家以上——被摆在首当其冲的位置。污染大、隐患多,是这些“小散乱污”企业的共性。记者了解到,以龙泉驿区关闭的18家砖瓦企业为例,这些企业共有轮窑数440门,总占地面积约1087亩,年产能约7亿标块,年消耗燃煤约5.5万吨,年排放二氧化硫约500吨,氮氧化物约400吨。打好蓝天保卫战,关停“小散乱污”企业,势在必行。同时,“必行”不等于“一刀切”,不同区(市)县关停的对象类型各异。以成都为例,据初步统计,全市小散乱企业尚余总数位居前五的分别是双流区、郫都区、彭州市、崇州市、新都区。
其中,双流区需要关停整治的企业,主要以家具厂、鞋业、门窗加工、皮具为主。郫都区重点整治木制品、石材、塑料制品、危险化学品等行业。龙泉驿区在今年4月底之前,已关闭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300余家,“这些养殖场规模小、缺乏污水治理设施,畜禽污水及废物任意排放,严重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。”龙泉驿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关停企业的出路在哪里?
并不是无法挽救,企业可以搬迁也可以转型。对此,崇州市元通镇走出了自己的路子。这个有个“千年小成都”美誉的古镇,曾经大大小小散布着31家砖瓦窑厂、87座窑口。这些砖瓦厂在为村里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,空气污染的烦恼也随之而来。
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。截至今年6月,全镇29家砖瓦窑厂(作坊)、75座窑口顺利关停、进入拆除阶段。剩余2家也被实施强制断电措施。
下一步怎么走?全域旅游的路子被摆上讨论桌。除了得天独厚的会馆、名人故居、教堂等多种历史建筑资源,就连砖瓦窑也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,窑洞餐厅、窑洞咖啡厅等,将在不久的将来,出现在这个已经能看见星星的小镇。
一种举措
淘汰!黄标老旧车
今年上半年 四川淘汰黄标车5万余辆
截至2016年年底,省会城市成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464万辆,高居全国第二。另一边,据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数据显示,从2016年以来开展的PM2.5来源监测结果表明,在本地污染排放中,全省盆地内主要城市PM2.5的首要来源是工业和燃煤贡献,占40%左右,其次是机动车尾气,约占近30%;扬尘和秸秆等生物质燃烧比例基本相当,分别占11-13%左右。
作为四川本地PM2.5的主要来源之一,过去几年,相关部门对机动车的治理更加严格。
比如,在对机动车的排放检验上。记者从四川省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获悉,仅是今年上半年,全省环保系统共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督检查60余次,对11家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检验机构要求停业整顿,对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检验机构作出行政处罚,累计处罚金额超过200万。
老旧车淘汰也在同步进行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四川省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超过50万辆,“这意味着实打实的减排。”四川省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从大气污染物而言,累计削减一氧化碳约30.6万吨、氮氧化物约5.3万吨、碳氢化合物约3.7万吨、总颗粒物约0.4万吨。”工作还在继续,2016年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.43万辆,今年上半年,全省共淘汰黄标车5.16万辆,完成了全年淘汰计划的67.9%。
更多的工作在推进,今年,成都市强力推进ETC不停车收费推广应用工作,向广大车主提供ETC快捷免费安装服务,力争2017年底前成都本籍ETC用户达80%以上。
对此,成都市环科院研究者分析认为,在收费站两侧200米范围内,相比人工收费车道,机动车通过ETC车道时,除氮氧化物排放削减幅度较小之外,PM2.5、PM10、一氧化碳、碳氢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均达到70%以上。“因此,ETC推广工作对成都市大气污染物削减有积极作用。”
一座城市
“环保人员脸黑,才能天蓝”
成都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16天
陈辉已经小半年没开过空气净化器了。在这6个月里,他的朋友圈数次被成都的朝阳、蓝天和雪山刷屏。天气好时,他也会起个大早,爬到楼顶去拍天空,去看雪山。
截至6月30日,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16天,与去年同期相比,比例上升3.1个百分点。
另一边,环保执法人员并没有因蓝天频次增多而懈怠。成都市环保局监察执法支队监察一科的副科长王顶的记事本上,每天的工作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。由于常年在外明察暗访,他和同事们都被晒出了一脸“焦糖色”,不少人调侃他们“脸黑”,而王顶却认为“环保人员脸黑,才能天蓝。”
今年是国家“大气十条”终期考评年。成都也在年初时亮出目标——确保完成国务院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规定目标,PM10、PM2.5年均浓度较考核基准年分别下降25%、20%;同时,持续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,精准发力,力争使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好于2016年。
随后,备受关注的成都大气污染防治“650”工程正式实施,试图让蓝天长留,空气更新鲜。记者了解到,“650”工程分压减燃煤、控车减油、治污减排、清洁降尘、综合执法和科技治霾六大行动。
在压减燃煤上,成都将推进在用燃煤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,力争11月之前完成全市在用燃煤锅炉淘汰率达50%以上;在控车减油上,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新注册重型柴油车须符合国五标准要求,采取有效政策措施,年底前全面淘汰黄标车,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步伐。
在治污减排上,成都要严格重点企业监管,市控及以上重点涉气企业制定年度“一企一策”减排方案,不能完成减排治理目标的冬季一律采取停产限产。同时,4月底前建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排放清单,重点排放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施。
在清洁降尘上,年底前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全部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,大力推进装配式建设,逐年提升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;在综合执法上,严查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,落实县、乡、村、组四级秸秆禁烧责任,强化成都市及周边城市群区域联动禁烧。此外,露天烧烤入室经营,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。在科技治霾上,成都市将开展精细化大气污染来源解析工作。同时,在全市构建网格化空气微站,对重点区域空气质量实施实时监测和动态管控。
重拳已经挥出,政策仍在不断构建。半个月前,成都正式出台《实施“成都治霾十条”推进铁腕治霾工作方案》。据了解,“成都治霾十条”共有47条细化措施,并提出要力争在2017年PM10、PM2.5年均浓度分别控制在97和58微克每立方米以下,在2017年实现230个优良天。
一场分工
“治气”!不再独行
四川45个部门有了环保职责
大气治理的难点在于,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,需要协调多个部门。比如,仅针对扬尘这一项,就可能涉及住建、园林、交委、城管等多个部门。
一位基层环保工作者告诉我们,前几年,他们时常会有孤军奋战的感觉。“大家都觉得环保就是环保局的事情,环保局应该多干。”他说,“其他部门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,对环保不会考虑多太。”
现在不同了,共识被凝聚。去年年底,四川印发《四川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》(下文简称《分工方案》),对各级党委政府、职能部门等机构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进行梳理细化。
从整体上看,环保职责分工涉及党委和政府的35个职能部门、8个中央驻川单位以及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,共计45个相关部门。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分工方案的细化程度比较高,明确了一些长久以来责任各方相对模糊的职责。
“比如,土壤污染治理。”省环保厅土壤处的相关负责人举例道,依据“土十条”,土壤监测、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是环保部门的职责,农用耕地分类管控、安全利用、退耕还林还草等由农业部门负责,城市建设用地准入是国土、住建部门负责,国土、农业、环保部门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都承担了相应的职责。”
大气治理的另一个难点在于特殊的地形位置——成都处于盆地地区,大气扩散条件差,同时多数处于静风、微风状态,也不利于大气扩散。不仅如此,四川气象条件在冬季容易形成逆温层,“简单来说就好像是盆地上面扣了一个锅盖。”
未来,四川继续强力治空气。在2017年全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安排中,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成为全省“一号环保工程”,将进一步强化成、德、绵、遂、资、眉、乐、雅8个市联防联控。
目前,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和资阳市环境保护局已正式签订《推进成资一体化环境保护合作协议》。协议明确,未来双方将在环保规划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、环境监测监管、应急联动、人才交流与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。
“大气污染治理这件事儿是天不藏奸。”对于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,省环保厅总工程师赵乐晨很有信心,“全省大气环境质量已连续两年好转,出现向好 拐点 。按照全省 十三五 环境保护规划,到2020年,全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将达到83.5%, 四川蓝 将成为常态。”
“十二五”期间四川大气治理“成绩单”
1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,一些地区大面积、长时间雾霾污染程度有所减轻,纳入新标准考核的21个省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81%。
2、从浓度值看,全省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连续5年下降,降幅为55%,16个地级市降幅超过50%;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(PM10、PM2.5)浓度2014年起连续2年下降,PM10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。
3、从区域看,过去空气质量较好的甘、阿、凉地区继续保持优良,空气优良地区还新增了广元市、攀枝花市;过去污染较重的成都市,重污染天数比例连续两年下降、降幅达64.5%,优质好天连续两年上升、升幅超过1倍多。
4、二氧化硫浓度降幅排名全国省会城市第二,PM10改善幅度与北京相当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四川环境治理“任务单”
“十三五”时期,四川确立生态环境质量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生态保护三大指标体系,共计7类17项,其中:
1、环境质量指标
大气指标(3项):到2020年,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.5%、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5年下降18%、地级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下降达到国家要求。
2、污染物排放指标
主要污染物减排(4项):到2020年,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2.8%、13.9%、16%、16%。区域性污染物排放(2项):到2020年,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减少5%,重点区域总磷减少10%。
探访成都大气监测超级站
它可以闻到成都呼吸的味道
打好蓝天保卫战,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。在成都,被喻为“空气监测特种部队”的大气监测超级站已经运行3年了。7月9日,记者再次获悉,目前,“超级站”二期建设已经完成,本月将开始运行。这意味着,这支空气监测特种部队的功能,再次得到强化。
超级站配置了近50台国内外先进的大气监测仪器,监测能力覆盖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规定的六项指标及大气中的PM1、重金属、挥发性有机物等300多项大气监测项目,是全省乃至西南地区最先进的一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。
目前,在成都,42个空气子站加上1个“超级站”,织成了一张庞大又复杂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,昼夜不停地监测着PM2.5、PM10、二氧化硫等指标,为市民监测最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。
Copyright © 2020 -2019 成都华意中联展览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备19018284号-1